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教案模板物理 篇1
一、学科要求背景分析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领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只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学生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观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程总目标
1.认识领域。学习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应用。
2.操作领域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初步学会科学的研究物理问题,寻找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意领域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服困难,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地位,掌握实验的技能会使用一些基本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进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用用;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通过概念,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物理工具在物理发展中的应用,作用;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努力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参加实践活动,尝试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自己解释;具有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和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具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国内外的科技发展现状。
三、教学内容
1.选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
2.具体内容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四、学生现状分析
由于刚上高中,对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还不怎么清楚,从整体来看我所交的三个班里有两个班是尖子班,他们的入学成绩还可以,可是物理成绩基础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差的,所以在学习当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加强,对物理的概念理解方面多加强,多练多做。另外的一个平行班将会做一些调整讲的会稍微慢一点。
总的来说,三个班都需要花一定的精力去了解学生,从而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
五、具体实施
1.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学习目标和计划,首先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上课时结合世纪金榜,讲解优化组合。
2.及时反馈
课中及时提问抓紧时间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课后作业及时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分层教学
对会考水平知识的掌握要求,对文科,理科的要求按一定要求分层教学。
4.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对那些学生要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弄懂,保证会考过关。对他们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5.教学反思
由于刚担任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所以在很多方面我肯定存在很多问题,教学反思是我要做的一项常规工作,要多听课多总结,多让老师听我的课多提意见,来促进我的提高!
6.作业的要求
作业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最主要就是课后作业练习和教辅资料的作业,期间还会针对一些易错点,组织练习题进行加深巩固。
高中教案模板物理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
(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
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5、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四)课堂小结:1、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五)巩固练习:
1、乒乓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使乒乓球自下而上运动的力是,它是由于乒乓球发生了而产生的。
2、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它有一个前提条件,该条件是,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作的。
3、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
B、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可能无限大
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4、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B、万有引力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D、人对墙的推力
5、两个同学同时用4、2N的力,向两边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提纽,此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是。
(六)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1、成功的地方:
2、不足的地方:
3、改进措施:
附:板书设计: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性限度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使用方法:(1)认清量程、分度值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高中教案模板物理 篇3
(一)教材:
物理通报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试验本第一册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折射现象,掌握折射规律。
(2)使学生能作简单的折射光路图。
应达到的目标:
①能说明什么是折射现象;
②掌握折射时的规律;
③能作出简单的折射光路图;
④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斜射入两种媒质的界面上,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
(三)课型:
规律课。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
教具:演示仪器:烧杯,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盘,光源。
(注意:本课中的实验需要在暗室进行。)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光在反射中有什么规律?
(2)什么叫做光路的可逆性?
2、引入新课:
(1)演示:
①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烧杯的水中,看到: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了向上弯。
②再透过玻璃砖看一支粉笔时看到什么现象:一部分同学看到粉笔的'位置好像错位了,由于位置关系,还有部分同学看到没错位。
③教师:筷子并没折,粉笔也没有错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研究光的折射情况。引出课题——光的折射规律。
3、授新课:
(1)演示:在玻璃水槽内固定白色刻度盘,使水槽内的水面位于刻度盘的一半处,让一束光线沿着刻度盘面斜射入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为清楚看到刻度盘上的刻度及光线,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
(2)问:哪位同学来指明哪一束光线是反射光线?其特点是什么?(提示:其特点是在O处又被反射回到空气中)。
问:进入水中的那束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什么地方开始偏折?
学生回答后引出板书: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媒质斜射入另一种媒质时,在两种媒质的界面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强调定义中“斜”、“入”、“另一种媒质”及“界面”几字的函意。
(3)①让学生画出实验图形,并指定一位同学将图形画在黑板上。
②教师介绍图中各部分名称,其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由实验可知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可同时发生。反射定律中说明了反射现象中的规律,那么折射现象中有什么规律呢?下边我们来做实验,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
(4)演示:
①入射光线斜射入中心O处的水面上但射线不沿盘面进行。观察:折射光线在哪儿。
②再将入射光线沿盘面斜射到盘中心O处的水面上,并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位置,及折射角的大小变化。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得出:(板书)
2、①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教师:在实验中可以看到:当入射角改变时,折射角也随之改变,但总是小于入射角,那么,能否得出结论: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呢?
问:(对照板图)若改CO为入射光线时,它在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会在哪儿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其折射光线会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路径射出,即:OA。
问:此时,折射角还小于入射角吗?(否)(如有条件在此可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的实验,以证实:折射角不是总小于入射角。)
问:在什么情况下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呢?(只有在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时,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完善板书)
②光从真空(或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教师:综合以上两条即为折射规律。
(6)问:为什么要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呢?(强调“斜”字)看以下实验。
演示;让入射光线垂直(沿法线)射入水中。
问:入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角等于多少?(0°),折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光线在哪?(按原路返回),折射光线在哪?(传播方向不变)说明这是反射和折射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板书)
注意: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媒质中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到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在看玻璃砖后面的粉笔时,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了,而这两种结论都是正确的,只是观察这一现象时所在的位置不同。当粉笔把反射出的光垂直射入玻璃砖里时,在玻璃砖内仍按原来的传播方向射至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因还是垂直入射的,所以其传播方向仍不改变,如图。若观察者恰在这一光束的路径上,逆着其传播方向看去,则不会感觉到粉笔错位了。那么如何解释“错位”的感觉呢?请同学们课下讨论研究。
4、课堂学习:(1)p19练习一,1、2题并订正答案
(2)就书中的“想一想”,让全班学生画出光路图,并令一学生画在黑板上。全班订正。
5、总结新课:
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订正,同时强调:折射现象与反射现象中的区别;可以把折射规律中的第二条内容缩写成“光疏密,折近法”说明其函意。
6、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总结反射现象与折射现象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p20的第3题做实验,并回答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高中教案模板物理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2、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的电压。
3、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用“变量控制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尝试用图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中,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准备】
电源(干电池)、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20Ω、1Α)、电压表、电流表、学生实验报告单(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分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及创设情景
1、播放多媒体课件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调节声音的强弱。
2、[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声音的强弱的?
[学生]:老师是通过旋动音量开关改变声音的强弱的。
[教师]:你知道为什么通过旋动音量开关可以改变声音的强弱吗?
[学生]:可能是旋动音量开关改变电流的大小改变了声音的强弱。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进行新课
(一)、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教师]:请同学们先回忆电流是怎样产生的?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源是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再回忆电阻的概念。
[学生]: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水流的大小与落差和阻力的关系猜想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猜想1:“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有关,可能是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猜想2:“电流大小也可能与电阻有关,可能是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猜想3:“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和电阻都有关,可能是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教师]: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科学探究的下一个环节是什么?
[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高中教案模板物理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助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质量的单位以及换算;
2、学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
大水泥钉、小水泥钉各一枚,订书针一锭,天平。
【教学过程】
引导讨论:
(1)一根大水泥钉与一根小水泥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都是钢造的,用途相同;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所用的钢的量不同)
(2)一根订书针和一锭订书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都是相同材料构成,含有的材料多少多少不同)
(3)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
(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1、质量的概念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质量的单位
(1)讲解: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补充:生活中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2)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及小资料的讲解。
一只苹果的质量、你身体的质量、
一袋方便面的质量、一只鸡蛋的质量
高中教案模板物理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为主线,以教研组建设和校本教研为基础,开展信息环境下多渠道多形式教研活动为策略,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方向,以提高物理教师学科教学执行力、提高物理教学效能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为目标,做好物理学科的各项工作。
二、工作重点
1.教研组建设和校本教研工作。
2.五个教学环节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三、工作要求
1.加强质量意识。
要重视建立基于目标达成度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结合五个教学环节的改进策略,努力使教学形成一个有评价、反馈与矫正和改进机制的系统,实行教师教学质量的自我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形成质量评价与反馈、矫正、指导机制,我们才能对教学现状有一个全面了解,从而保证达到基本的质量要求,真正把住质量关。
2.要根据物理学的特点,实施课堂教学
物理学科有如下几个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物理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科学思维的科学。
科学思维由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等四大要素构成。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学思想,如实验的思想、数学的思想、转化的思想、演化的思想、相互作用统一的思想、因果关系的思想等等。在物理学家对客观世界奥秘进行艰苦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促进物理学家不断探索进取的科学精神,如怀疑探索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真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执着敬业的献身精神;也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物理学科特有的科学方法,如理想模型方法、实验(假说)推理方法、数学方法、等效替代方法、类比方法等。
▲物理学科是一门定量描述、具有严密理论体系的科学。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
▲物理学与生活、社会和科技紧密相连。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实验(不要用课件代替真实的实验);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只有经历探究的过程,才能体会在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要重视思维的训练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归纳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演绎能力、创新能力等)。
3.要有正确的课堂教学核心价值观。
前提是心中有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
▲学有所得
▲学有兴趣
▲学有追求
▲学有方向
要从“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对学情的深入理解”两个分析的结合点来确定教学的核心价值观。课的内容要恰当(少而精),才能有条件体现课堂的价值观。内容多而杂,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要重视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同步发展(思维是理,语言是表,要表理结合,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四、主要工作
1.要重视教材(课程标准)分析和学情分析,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和适切性。
2.上课要让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听得清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作业(含考试题)的要求要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提高作业有效性。
4.加强个别辅导,做到节节清、段段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5.加强研究:改进物理学科学习训练的研究(研究重点是围绕“新教材”的全面实施,对布置的作业与上课的内容、教学基本要求的一致性。)
高中教案模板物理 篇7
【设计思路】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的策略,不在于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在知识方面,懂得少许浅显的物理道理,知道一些较简单的物理现象,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在能力方面,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感方面,他们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物理方法上,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本节探究课学生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实验探究涉及到的物理名词多,物距(u)、像距(v)、焦距(f)、实像、虚像;还有,要找到各种像应调整什么,如何调整,学生感到盲目;再有,从数据中要得出结论也不易,因此老师必须重视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乐于参加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
【教学准备】
学生: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教师:多媒体课件。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并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
2.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学习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惯性现象的认识,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三部分内容组成。“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研究力与运动关系的重要实验,做好这个实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猜想是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关键。
运动和力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直到伽利略和牛顿时代,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不仅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且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人类思维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是整个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基础。要让学生完成对它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揭示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与生活联系紧密,人们有时可以利用惯性,有时应注意防止惯性给人们带来危害。
重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难点: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
三、教学策略
首先以水平方向只受阻力作用逐渐停下来的日常生活实际为基础引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进一步用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两个伟人来强化这种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核心,在基本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结论。
通过惯性实验展示运动物体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以突出惯性维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实质。最后应用所学习的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教学资源准备
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惯性演示仪、多媒体、实物投影等。
高中教案模板物理 篇8
一、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2.使学生确认并会独立推导并联电阻与分各电阻定量关系。
3.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并对并电阻随任一电阻增大而增大形成结论性的认识。
二、重难点
1、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得出。
2、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和师生共同论证、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四、教具
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
五、师生活动
1、提问在串联电路中电阻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是怎么得到的?
要求学生答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串联的各导体的电阻之和、这个关系是通过实验探索和理论推导得到的、
通过电阻串联的学习解决了用几个小电阻去替代一个大电阻的问题、现在提出一个相反的问题能不能用几个大电阻去替代一个小电阻?启发学生思考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在长度、材料一定的情况下,横截面积越大电阻就越小、如果将一5 的电阻与另一个电阻并联起来,就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它们的总电阻就应该小于5 了,这样的猜想对不对?本节课我们将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2、展示学习目标:
①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②并电阻随任一电阻增大而增大。
③使学生确认并会独立推导并联电阻与分各电阻定量关系
3.出示自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习:
①如何利用设计实验来检验猜想?
②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③怎样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4.检查自习情况:
①回顾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
②你是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的?
(等效法、伏安法),设计电路图。
并联电阻实验(测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具体做法:将 并联接在a、b两点间,如图,闭合开关前,提示学生,把已并联的电阻 当作一个整体(一个电阻看待)、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读数为一便于计算
的数(如 0.2A),电压表的读数为 0.66V,根据伏安法测出总电阻R
它小于10 也小于5 ,与我们事先的推测相符、可见 并联后的总电阻比 的任意一个电阻都要小、
③应用欧姆定律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分别以 支路和总电路为研究对象,利用欧姆定律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并联电路中并联后的电阻为( 3.3 )。
这与实验结果一致、 表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
实质: 并联导体的电阻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总比其中任一导体横截面积要大,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小、
5.当堂训练:
运用公式计算
[例1]将 和 的电阻并联起来、求并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在图上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未知量的符号,答出根据的公式、
解题过程(略)
5 与10 并联后的总电阻和6 与10 并联后的总电阻比较可得
两个电阻并联,若将其中一个电阻增大,并联的总电阻也将增大,但总电阻总小于任何一个电阻、
提问: 若将3个或多个电阻并联,如何计算总电阻呢?
让学生按上面的思路练习计算,最后总结出
若将多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将如何,启发学生答出
提问: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且U1/ U2 = R1 / R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在分流点分成两部分,电流的分配跟电阻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即:I1/ I2 =R2 / R1。〉
六、小结
并联电跟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七、布置作业
1、课本本节末练习1、2;本章末习题8。
2、参看课本本章的"学到了什么?,根据知识结构图写出方框内的知识内容。
高中教案模板物理 篇9
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会利用电功率的公式解题.
(2)理解什么是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3)通过“测量小电灯的电功率”,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之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2)锻炼学生根据公式P=UI设计试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内容:
电功率的概念,电功率的公式,理解什么是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测量小电灯的电功率。
课前准备:
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标有“2.5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重点难点:
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之间的关系.
设计实验测量小电灯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学法指导:
观察体验电能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
与用电器中电流的关系(或与用电器电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电功率概念的教学
播放一段动画
电路中单独接入电灯和电炉,观察电能表的转动的快慢情况怎样?
讨论:电灯和电炉的家用灯泡谁消耗电能更快?你认为应该怎样衡量消耗电能的快慢?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
生:接入不同的用电器,电能表的转速不一样。
师: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生:不同的用电器,电流做功有快有慢。
师:在物理学中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用电器中电流做功的快慢,这就是——电功率
(板题)电功率
师:我们把电流做的功用W表示,所用的时间是t,单
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怎么求?
生:P=W/t(师板书)
师:前面我们又学习了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把这两
个公式结合起来,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指名学生上黑板推导,其他学生在纸上推导。
P=W/t=UIt/t=UI
师:今后计算电功率大小,我们可以有几种方法?公式?
生:P=W/t 和 P=UI。
【单位】瓦特 简称: 符号:
还有那些其他单位?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阅读小资料,找出空调、电冰箱、计算器的功率是多少?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例题:(投影)
一个小灯泡接在2.5V的电路中,通过的电流为0.3A,问小灯泡的电功率是多少瓦特?若通电一分钟,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耳?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完成,师巡视,收集下面的学生存在的问题。
注:1千瓦时指的是 。 请你算一算:1千瓦时= J
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的教学
师出示一只灯泡,指名学生上台观察上面的铭牌汇报,生板书。
【额定功率】
额定功率指的是什么?
【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指的是什么?
“PZ220 15”的含义“220V 400W ”
指名回答:额定电压
220V,额定功率15W
什么是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呢?
生答后出示投影:
额定电压是指用电器或电学仪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是用电器在额定电压时正常工作的功率。
【合作探究】STS:收集下列电器的铭牌,了解它们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再出示几个常见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的值。(PPT)
三、活动15.2 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你想过吗,在用电高峰时,电压较低,灯较暗,夜间开灯,灯较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法呢?
猜想:
你认为当电压变化(变大或变小)时电功率如何变化呢?你的依据是什么?(请写在下方)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请同学们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从铭牌上可以知道一些常见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我们能不能测量某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呢?
生:能。
师:依据什么来测?
生答后板书。P=UI(若有学生回答P=W/t,教师则追问方法,作适当引导) 师:那我们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生:小电灯两端的电压和小电灯中的电流
师:需要哪些器材?
电流表、电压表等(生答不全师作适当补充,特别是滑动变阻器)
师:同学们能不能设计出实验的电路图啊?
指名一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设计。
投影电路图。